国安队在赛季前媒体热捧下,被要求重拾传控体系,但球队从未真正拥有过整体传控。
2.事实上,现代足球更强调速度、身体、战术执行力,传控只是战术的一部分。
3.国安应踏踏实实地朝着现代足球的发展方向努力,而非沉迷于传控这个伪命题。
4.目前球队战术并不是围绕某一名球员去制定,而是注重局部范围内的高质量传递配合。
5.此外,塞尔吉尼奥的出战不应被简单视为传控核心归位,而要看其能否成为连接中前场的战术纽带。
中超联赛马上又要重新开启了,此前国安在开局的两场比赛,过程并不算理想。但考虑到球队连续客场,能顺利拿下升班马和延续客场对阵申花的不败,从结果来说值得肯定。
这一成绩也自然少不了媒体们的“肯定”,记得赛季前在主教练和外援都没到位的情况下,一些媒体便开始热捧国安是争冠热门。
现在也不例外。国安马上将迎来新赛季的首个主场比赛,某些媒体再次为国安喊出“争冠”二字。很好奇,为何今年他们这么看好国安?
不过,争不争冠随他们怎么喊都无所谓。但报道里为何还会提到,想要国安重拾传控体系?
作为追随国安三十多年的球迷,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一论调进行理性探讨。当我们反复强调传控体系时,是否正在陷入一个自我陶醉的认知误区?
既然是专业媒体,怎么能说“重拾”?说传控足球还不行,还得是传控体系,这让我感觉说的是巴萨或曼城吧?
回望国安队史,足球风格确实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,但所谓传控足球更像是一个美丽的误会。
早期在金志扬时代小快灵,体现出球队在局部范围的配合能力与快速反击的特点;李章洙时期在球队夺冠那几年,同样强调攻防转换中不断通过快速反击和局部协作打破对手防线;帕切科和曼萨诺从场面看似接近传控足球,但更多还是注重局部范围的配合能力,并非真正的传控足球,尤其在曼萨诺执教时,看似控球率高,但实际很多传递都是在本方中后场;即便是施密特的奥古斯托和比埃拉双核时期,球队核心竞争力仍是顶级外援的个人能力,而非整体传控体系。
现在媒体总喜欢将国安和传控绑定,这或许会让广大球迷陷入看球的误区,并对足球这项运动的理解产生偏差,甚至可能还会影响俱乐部决策方向。
二高时代老国安的小快灵;经典不可复制的三杆洋枪;陶伟、堤亚哥、潘塔、小马丁的十字攻击线;“亮马乔”连线组合;奥古斯托与比埃拉的所向披靡,有哪个是建立在传控体系下的?
真正的传控体系需要全队从门将到前锋都具备精确的脚下技术、无球跑动意识与战术纪律性。巴萨鼎盛时期的11人,每个位置都能成为进攻发起点。
再看看英超、西甲、德甲的顶级球队,真正纯粹依赖传控打法的已经越来越少。哪怕是瓜迪奥拉的曼城,也开始注重对抗和直接打击的能力。现代足球更强调如何在局部制造威胁,而不是在无效控球中消耗时间。
反观国安,至今仍在为门将脚下能力不足,中卫转身速度与出球能力等问题困扰,这样的基础如何支撑传控体系?
对目前的国安来说,最实际的就是在保证攻防转换速度的前提下,做好在局部范围内的高质量传递配合,形成两三人乃至三五人之间的进攻群,同时防守方面多加强二点球争夺能力,能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。
另外,塞尔吉尼奥的出战不应被简单视为传控核心归位,而要看其能否成为连接中前场的战术纽带,张稀哲亦如此。目前球队战术并不是围绕某一名球员去制定的。当然,在中超你若有超级外援单论。
总而言之,国安并没有所谓“重拾传控体系”这回事,因为球队从未真正拥有过整体传控。
与其沉迷于“传控”这个伪命题,不如踏踏实实地朝着现代足球的发展方向努力。如今在中超乃至世界足坛,速度、身体、战术执行力才是核心,传控只是战术的一部分,而不是终极目标。
真正的足球智慧在于理解控球是手段而非目的。就像厨师不会炫耀切菜速度,而是追求最终呈现的菜肴品质。